敢与不敢的结界只差一字
素来就有把想法变成文字的习惯,回溯光阴,好似小升初前就有了性子。若是字数不太尴尬的话,便会写在本子里,如今牵手网络,但是发布在空间、日志与博客上,还能分享到朋友圈。一时之情,一时之景,谨记于网,当然心之所属,记忆还在的话,还是有点印象的。走过路过,假使有时错过了,还可以回过头来翻看一下彼时彼景,闲情,亦有趣。
上周末,带儿子一起夜钓时,鱼儿还未发飙,借着空档,发了一篇之前午休时用语音生成的小段子(对我而言,午休时的嗜睡程度决定着段子的长短,往往多多少少,能凑够数,从不跟自己着急)。这一小段,白话粗糙,自僻小径,三四百字,自得逍遥。问儿子,你看得懂?儿子说能看懂,我狂笑,你不是一般的人啊!儿子接下一句:对啊,我不是一班的,我在十班(此处有掌声,笑一个)。
回家后,已是夜深人静时。突然发现,有老同学微信留言:“老班,你怎么敢发这白话自编的文章啊,想成网红?”。
“哈哈哈”,我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回复这个字,忒兴奋时,还不止重复三四次。比如这时候:哈哈哈哈!多了一个字,表示我仍处高度兴奋中。
“敢”?我理解她的意思,是担心我被别人笑话,特别是那种高端文人,一时不知道怎么形容最佳,断章取义,用了“高端”、“文人”的字眼。是啊,我是一土包子文化馅,用词用句,造词造句,都是经不起推敲的,这也是我经常自诩的口语白话写法,本就是写给自己回忆的,尽管分享出去了,只是为了博得几个赞(摆个鬼脸,来个POS,小周同学,记得来点赞喔,不然我先点了!),万一也有与我同一屉的土包子浏览呢,哈哈哈哈哈,极度兴奋的节奏。
我的朋友圈里“高端”、“文人”数量不少,但是我似乎能分辨得出,他们的笑点几何?他们中有的人被我圈标了,但是还是跟我穿着同一条开档裤,死党一般,这一类无笑点;有的人的确像是二楼的窗户,我在底楼得仰着头看,能辨得清时,可亲可近,视力模糊时,可笑,时而有点,有时也无点;有的人犹如功夫片中被点中笑穴的家伙,必中,黑点。暂且就分三类吧,多了复杂,少了不详。
大多时候我的朋友圈发布也是不加对象限制的,正如使用自己的真名做微信昵称一样,没什么可怕的。有时故意加个门槛,只是回避而矣,就如善意的谎言一般,不存恶意,也许你就在其中喔!
在无限空间里,其实敢与不敢,结界就在心里。透过去,发发力,就破了结界,没什么多说的。透不过,没神助,就安顿好自己,别过于委屈自己,足矣!
诚然,拿了一类“高端”、“文人”来说事,很是蛮横的,也是说明自己低端加粗俗,无厘头之类。或许我曲解了可爱的同学,这厢有礼了,见谅见谅。
不敢把话题扯开,敢与不敢,唠上几小时,装得下几箩筐。不敢把结界敞开,敢与不敢,若隐若现,最明朗的终究是自己。一字之差,心之所动,可能大多时候,无人敢说,无人敢言,无人敢想,千变万化,自圆其说,自我解嘲,自我消化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结局,就当遗漏了“不”字。敢,还是不敢?你敢?我不敢!你不敢?我敢!此处还有几百字,有待下回分解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