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没头脑与不高兴

千帆2年前 (2024-02-17)千帆杂谈7500

  与很多小朋友一样,俺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,那会总以为自己就是动画片里的一员,好像里面的主角就是演绎得我自己,特别神奇又神往,希瑞、希曼,或是葫芦兄弟、孙悟空,还是黑猫警长啥的,总是会自个儿套点近乎,想去做那个特别厉害,超强给力的主角,慢慢知道,那只是梦,好玩幼稚的初心。

  只是有一部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的动画片,一直觉得很不同,那里面的角色,有点背,不喜欢,也成了最容易挑起我矫情的东西,有点烦人,厌恶的很。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,是会跟随人一辈子的,直到入土为安,就那点思想,才可以了结。

  没头脑,把智商放在了标杆的位置,看起来像是说的痴傻之类,其实不然,只是少了一份细致与谨慎,从来不是指的弱智,见过“傻”的人,但是从来没有发现是真傻,有些东西是包装下的退让,有的却是一种淡然。

  以上内容写于2023年12月5日,也不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日子,就写了这么多,后来停笔了。

  在《半生半世》里我提到了这个标题,因为没有完成,是“欠债”,这终归是要还的。我是属于欠债必还的主,截止当前还真欠了二笔债,厚着脸皮,等待时机,一定亲自还上!

  今天因为儿子到校参加高校巡礼,时间不长,所以省得来回走了,就停车在学校门口等他结束。于是,窝在车里打开了笔记本,算是有备而来吧,先是完成了一些手头上比较急的工作,结束时,看着电池还有点余量,便打开了新闻页面,就这点习惯,终究是忘却不了的“习惯”,也分不清好坏了。其中有一条新闻,早上也是见过的,只是那会走马观花式的没太在意,现在有点小闲,点开了细看了一下。

  这是郑渊洁给父亲写的感谢信,光看题目,是有点奇怪的,但是凑合着思考一下,应该有点特别,我把它贴到这里,算是分享一下,别无他意,每个人的理解和情感是不同的,于我,倒是因为自己文章的标题与童话有渊源,而郑渊洁的童话我也是读者之一,所以穿插到这里来了,图片的修饰修改我也是经常的事,不过,这张图片,我没动什么,原稿,如有侵权,我自个儿承担,也是值得的。

郑渊洁给父亲写的感谢信.jpeg

  看似与俺的标题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并无关联,认真读来,这儿子与父亲也是“没头脑”与“不高兴”,近似着牵强附会一下,其实这里面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亲与爱,不管是什么身份,什么状态,回过头来,去总结回望,那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,大事小事都能成为一种说辞,也能成就一番千秋大业。

  只是当下,或是一个阶段中,仍然真的有很多的没头脑和不高兴,任性自由,挥霍伦理,抗衡自然,他们有着所谓独到的见解,一马当先的勇气,这是故意不加引号的评价,是懒得标了,他们混淆视听,鱼目混珠,见得多了,居然一见如故,成了习惯。

  在儿子上网课时,坐在一边,旁听语文老师分析一段语句时那般,你有想像不出来的逻辑和判断,甚至于不知道命题者的思路和突破点,能挤炸出火药和腥臭味,我是臣服的。看过一些书,文章,或是句段,也见过别人分享的“花花草草”,有的滴水不漏,字字斟酌;有的雾里看花,尽是繁华;有年少者,字句摘要,抒舆精准;有高知者,字里行间,尽是精彩。表达的是什么?尽头在哪里?到底有没有?可以成为一连串的疑问,也可以如沙画一般,瞬间即变,那到底算不算是变通的头脑,与其说有不高兴的成份,还不如说就是一种倔强,与生俱来,搞得糊涂败给了弱智,寒碜算计了斗胆,少了一顶乌纱帽而矣!

  不写了,累了,俺也不高兴了,管它有没有头脑,收笔结账,拜拜啦!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513qh.com/?id=147

分享给朋友: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半生半世

下一篇:二个一百

“没头脑与不高兴” 的相关文章

毕业季,读青春,几多酸甜苦辣

  每每这个季节,都有着让人期待,又感伤的风味,吹过来,荡漾心胸,骄傲的说声:我们毕业啦!吹过去,挠人心菲,默默低语:我们不说再见!  拥抱青春,终究会有别去的一刻!时代已经赋予了这一代人最积极活跃的细胞,网络信息,分钟级的信息发布,单纯影像的记录方式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看不起眼的标志罢了,更多的互动和...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生日快乐

  没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是为了她!  这些年写了N篇文章(按理不能算是文章,属于日记、杂谈类),有的发了日志,有的投了稿,有的自己收藏了,有的被自己删除了,也从来没有认真记录过。一直到了重新利用Z-BLOG配置好了这个文章管理系统,才算真的开始在恢复一些记忆,把能找到的、写过的、说过的、发布过的,都...

精神内耗

  写这样一篇文章,是需要勇气的,因为“精神内耗”也是一种“病”,中规中矩的说不是病,却也与病相似,所以有“病”会成为一种常态,不只是哪一个人,可能是不少人,我也徘徊过。  精神与神经,一字同一字异,音相同序有异,所以我喜欢把这“精神病”与“神经病”混为一谈,学识有限,估计问天之前还未必能解释清楚,...

流量

  好歹算是一个心愿,总是想着怎样把一些零散的东西东拼西凑,像模像样的收藏起来,鉴于在网络中翻爬滚打的那些经验加小伎俩,也没精力和能力去做什么精致的原创,再者,有些东西,不是靠创造去生成,而是靠发现去珍视的,所以这段时间做了一下视频的小剪辑组合,简单地配上了两句台词,凑合着就发布了。  居然有一个视...

我以为,那是如何?

  在岁月的长河中,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叶扁舟,随波逐流,时而平静,时而激荡。回首过往,那些曾经以为的种种,如今看来,或许已成云烟。然而,正是这些“我以为”,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独特篇章。  初春的希望  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,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,万物复苏。我以为,春天的到来象...